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濟南市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5月29日
(聯系電話:市發展改革委空天信息產業推進組,51707405)
(此件公開發布)
濟南市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
為推進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濟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布局,服務航天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以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圍繞推動形成“雙核兩區”總體布局,深入開展核心制造強鏈、創新平臺提升、信息應用拓能、產業集群聚優、產業生態促融五大工程,培育壯大空天信息產業共同體,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提供新動能。
二、發展目標
到2027年,基本建成產業配套完整、協同機制健全、特色優勢突出的現代化空天信息產業體系,產業整體發展水平躋身國內先進行列,引領帶動全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著力打造成為全國領先的空天信息應用示范區、創新標桿城市和先進制造新高地。
——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到2027年,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規模以上企業總量超過80家。
——創新能力有效提升。到2027年,全市新增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1家、省級創新平臺6家以上,空天信息領域人才隊伍規模達到1200人,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優質市場主體20家以上。
——聚集程度顯著提高。到2027年,力爭打造特色空天信息產業園區9個,園區承載能力和集聚效應顯著增強。
——信息應用場景不斷豐富。空天信息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圍繞自然資源、防災減災、城市治理、民生應用等領域,打造特色應用場景。每年發布一批“空天信息+”商業化應用場景案例。
三、空間布局
加快空天信息高端產業、優質資源向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集聚,著力打造歷城區和濟南高新區兩大產業核心集聚區、章丘產教融合先導區和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產研融合示范區,形成“雙核兩區”的空天信息產業發展格局。歷城區重點圍繞衛星部組件、火箭關鍵部組件、應用終端設備、航空飛行器等先進制造業,發揮核心帶動作用,引導產業集聚發展;濟南高新區重點圍繞衛星總裝、特色信息應用和航空維修改裝等領域綜合布局,提升產業整體效能,發揮核心引領作用。支持章丘區立足空天信息大學,打造產教融合先導區;支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依托區位、資源、政策等優勢,籌建山東省未來產業園,打造產研融合示范區;兩區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增長點,打造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產業集聚區域。
四、重點任務
(一)核心制造強鏈工程。
1.培育火箭領域產業鏈。重點建設液體火箭發動機、動力系統測試平臺,具備液氧煤油、液氧甲烷20-200噸推力火箭發動機試驗能力,吸引火箭企業集聚共享測試服務。加快液體火箭發動機制造能力建設,依托3D打印技術開展火箭發動機整機制造和規模化生產,推動液體火箭實現首飛及可回收復用技術驗證,到2027年,形成年產40套火箭發動機能力。建設新一代運載火箭基地,推動火箭電子、動力、結構等系統關鍵部段批量化生產,到2027年,形成年產24發固體火箭、10發液體火箭配套能力。加強與煙臺東方航天港聯動,推動火箭研發、測試、制造、總裝及發射一體化協同發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投資促進局,歷城區政府、長清區政府)
2.建強衛星領域產業鏈。重點建設衛星總裝測試基地,打造柔性化、模塊化、智能化商業衛星總裝工廠,到2027年,形成年產100顆衛星能力。以整星集成總裝為核心,帶動空間行波管、星載合成孔徑雷達、慣性導航等核心部組件產業化,引進衛星載荷和衛星平臺龍頭企業,到2027年,衛星領域本地配套率達50%以上。發揮“通-導-遙”布局先發優勢,加快凌云遙感衛星星座、微厘空間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等組網,鼓勵企業參與國家衛星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任務。(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投資促進局,市中區政府、天橋區政府、歷城區政府、濟南高新區管委會)
3.壯大航空制造產業鏈。加快發展有人、無人航空器整機制造,重點建設通用飛機交付中心、輕型運動飛機總裝線項目,推進縱列式雙旋翼無人機、大載重共軸無人機等生產制造。布局推進航空高效低碳發動機、智慧能源燃氣輪機產業化,做強雷達罩、天線罩、傳感器等關鍵部組件和特種合金、復合材料等航空材料。發揮航空維修改裝產業優勢,發展航空整機、發動機、模塊部件等維修業務,拓展通用航空維修和培訓業務,為民用、通用航空器提供全生命周期維修保障。(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投資促進局,槐蔭區政府、歷城區政府、章丘區政府、濟南高新區管委會、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管委會)
(二)創新平臺提升工程。
4.構建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快建設齊魯科創大走廊,高標準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打造國際領先的科技創新平臺和綜合性實驗基地。推進創建空天信息領域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持省低空監測網技術等重點實驗室發展,謀劃推進濟南空天信息山東省實驗室、碳源匯衛星遙感實驗室等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支持現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優化提升。鼓勵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創建重點(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發平臺20家以上。策劃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打造國際領先的空天綜合試驗裝置群。(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天橋區政府、歷城區政府、章丘區政府、濟南高新區管委會、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管委會)
5.做強科研機構。支持齊魯空天信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前沿技術研究院、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等重點科研機構發展,推進“北斗星動能”科技示范工程,開展低空與低軌遙感圖像智能化處理、多源融合高精度定位、航空航天發動機等關鍵應用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為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技術供給。(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歷城區政府、濟南高新區管委會、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管委會)
6.建強空天信息大學。支持空天信息大學加快推進校區建設,有序推進人才與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與人才培養等工作。支持空天信息大學與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高校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逐步提升辦學規模,基本形成相對穩定的學科研究方向和人才隊伍。鼓勵空天信息大學在高光譜衛星遙感數據智能解譯、地球大數據、三維仿真等領域開展前沿技術研究。鼓勵空天信息大學探索建立新型研究型高校聯盟,推動聯盟高校與地方、行業企業共建共管共享一批協同育人、協同創新及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章丘區政府)
(三)信息應用拓能工程。
7.打造衛星應用場景。支持企業參與衛星星座建設,夯實空天信息數據獲取能力。結合數字濟南建設,圍繞城市綜合治理和行業應用需求,推動空天信息賦能智慧交通、自然資源、智能網聯汽車、防災應急、智慧農業、水利水務、生態氣象等領域場景應用,打造一批“通-導-遙”一體化應用示范標桿項目,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典型案例。推動空天地大數據時空管理、遙感智能計算與信息處理等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打造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調查與生態保護修復、河湖治理與安瀾保障、水資源精細勘察與地下水監控等場景應用。支持開展“北斗+”產業融合應用、衛星導航芯片算法設計、車聯網運營等業務。(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大數據局、市氣象局)
8.發展低空新業態。加快推進低空監視服務系統研發,提升低空飛行器運行軌跡、行駛速度、高度等數據獲取處理能力。圍繞平陰榆山機場,打造濟南低空產業示范基地,推動低空監視服務網在航空救援、航空護林巡查、無人物流、空中旅游觀光等領域示范應用。積極創建國家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試點,逐步完善覆蓋全市域的起降點,支持企業開展醫療救援、飛行培訓、低空旅游、物流運輸、航空運動等業務,打造“低空+”新業態,培育低空消費。(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體育局、市口岸物流辦,平陰縣政府)
9.布局消費應用終端市場。支持企業面向場景應用需求,針對自然資源、農業農村、交通運輸等領域,研制生產新一代監測傳感器、機載、船載、車載等智能終端;利用北斗定位導航、低軌導航增強、短報文與室內外融合定位等功能賦能傳統產品,研制具有通導一體化功能的便攜化、輕量化終端產品。支持企業面向大眾消費市場,發展空天信息應用消費終端,加大以智能手機、智能穿戴等為代表的終端集成產品研發、制造和規模化應用;支持企業研發第三方衛星應用小程序、消費終端APP等應用軟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
(四)產業集群聚優工程。
10.打造特色產業園區。支持有條件的區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規劃建設特色產業園區。推進建設歷城區濟鋼空天信息產業園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空天信息產業集聚區。加快推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山東省未來產業園籌建。推進濟南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中國算谷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建設,創建臨空經濟示范區。支持章丘區打造空天信息大學科技園。支持萊蕪區、商河縣依托通航機場優勢,推進萊蕪雪野航空產業園、商河通航產業園等特色產業園區建設。(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投資促進局,歷城區政府、章丘區政府、萊蕪區政府、商河縣政府、濟南高新區管委會、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管委會)
11.培育優質市場主體。加快培育和引進牽引力強、體量規模大、核心競爭力突出的鏈主企業,打造以鏈主企業為主體、鏈上企業協同發展的空天信息產業共同體。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空天信息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精準服務。圍繞細分領域,打造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等骨干企業20家以上,推動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融資上市。培育一批技術實力過硬、商業模式新穎的初創型企業,推動實現“小進規”,帶動空天信息產業鏈上企業突破300家、規模以上企業超過80家。(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投資促進局、市統計局、市民營經濟局、市民政局)
12.加大產業招引力度。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產業招引體系。完善空天信息產業圖譜,聚焦火箭研制、衛星制造、航空制造和信息應用四大領域,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從研發制造、基礎設施、運行生產到公益服務、飛行服務、維修保障、教育培訓等全產業鏈招商引資活動,加大與國內外頭部企業對接力度,促進強鏈補鏈延鏈。(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投資促進局)
(五)產業生態促融工程。
13.促進高端人才集聚。深入落實人才強省會戰略,依托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海右計劃”產業領軍人才支持工程,靶向引進一批引領空天信息產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力爭空天信息領域人才總量突破1200人。鼓勵高校增設航空航天工程、飛行器制造設計、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等緊需專業,培養空天信息領域高端專業人才。鼓勵高校、研發機構、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實訓基地、人才培訓機構,培養一批卓越工程師、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優秀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4.打造資金保障體系。完善“政策扶持+產業基金+投融資支持”的資金保障體系,探索實施財政資金以“撥改投”方式支持產業發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省市引導基金等,通過組建子基金、股權直投等方式支持空天信息領域項目。持續發揮空天信息產業基金撬動作用,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打造形成覆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基金體系。建立金融協同工作機制,引導金融機構針對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實際需求,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打造涵蓋銀行信貸、債券、股票、保險和融資擔保等方面的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營業管理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萊蕪監管分局)
15.營造良好產業發展氛圍。推動空天信息產業聯盟規范化運營,加強與航空航天領域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合作,高水平舉辦空天信息產業高峰論壇,策劃舉辦空天信息領域論壇、研討會等活動,爭取國家級航空體育賽事、航空航天器材展會等重大活動落地,提升產業影響力。(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體育局)
五、支持政策
16.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對于投資強度大、市場前景好、帶動作用強,且實際固定資產投資(不包含土地費用)2000萬元以上的空天信息重點項目,自建成投產后,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5%分兩年給予支持,單個項目最高支持1億元。探索以“撥改投”方式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17.支持基金投資。鼓勵國內各類基金投資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空天信息企業。基金牽頭對新設立空天信息企業或其母公司投資金額達1000萬元以上的,按照其實際投資金額(不含市區縣財政資金、財政引導資金參與出資的部分)的5%給予補助,每投資1家企業最高可獲得補助150萬元,每家基金每年累計最高可獲得補助1000萬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投資促進局)
18.支持特色園區打造。支持空天信息產業集聚發展,打造空天信息產業特色園區,對園區企業總收入中空天信息產業相關收入占比超過60%且空天信息產業產值達3億元的,給予園區運營單位一次性200萬元獎勵。園區運營單位自行招引空天信息企業落地的,按企業類型給予園區運營單位獎勵,其中每新增1家上市企業獎勵100萬元,新增1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瞪羚企業獎勵50萬元,新增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獎勵30萬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19.支持商業航天發射。在我市依法從事商業運載火箭、衛星研發、生產或發射經營等活動的企業,在國家國防科工局和軍委裝備發展部批準(備案)的商業航天發射活動實施后,可申請發射保險貼費,貼費基數為“財產險”和“三者險”兩項保費總額的30%,單個企業每年累計最高可獲得補貼500萬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20.支持企業資質獲取。支持企業獲取空天信息領域資質許可,對首次獲得衛星無線電頻率、空間無線電臺設置(單個許可證載多個組、段頻率的按1個計)、衛星地球站設置等使用許可,航空器整機、航空器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領域新取得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等相關資質的企業,一次性給予每個許可、資質最高50萬元獎勵,每家企業每年累計最高可獲得獎勵200萬元,獎勵金額不超過企業當年度營收總額。(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
21.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空天信息企業納稅服務力度,開展針對性的政策解讀和培訓指導,落實企業研發、技改、技術裝備進口減免稅、留抵退稅等財稅優惠政策。全面落實境內單位在軌交付的空間飛行器及相關貨物視同出口貨物,適用增值稅出口退稅政策,實行免退稅辦法的稅收政策。對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空天信息企業,全面落實所得稅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稅務局)
六、保障措施
22.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加強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和濟南市軍民融合項目領導小組對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建立市、區縣縱向對接機制,落實重點項目定期調度和重點任務動態跟蹤落實機制,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維護空天信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責任單位: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區縣政府、功能區管委會)
23.完善要素保障。制定支持政策配套操作規程,充分利用濟南市空天信息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激發產業發展活力。強化政策引導,鼓勵已制定和擬出臺的政策向空天信息領域傾斜,強化人才、資金、土地等方面的要素保障。(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區縣政府、功能區管委會)
24.創新監管機制。探索建立符合空天信息產業特點的包容審慎監管機制,在推進產業集聚發展過程中,對先行先試探索性失誤,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以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導致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但決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規規定,且未牟取私利或者損害公共利益的單位和個人,依規依紀依法給予容錯免責。(責任單位:市紀委監委機關、市委組織部、市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