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貼詳情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單位:
《三明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
2022年9月5日
三明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行動計劃(2022—2025年)
為加快推動我市生物醫藥產業優化提升,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福建省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三明市“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等有關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面向人民健康,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進一步強產業、育龍頭、建集群、創優勢,加快構建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產品優質、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現代生物醫藥產業體系。
——堅持創新發展。突出科技賦能,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加強政產學研用深度對接,促進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構建一批產業通用中試平臺、產業應用基礎平臺、注冊審批檢驗平臺等生物醫藥研發創新服務平臺,推動一批創新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堅持協調發展。堅持“全市一盤棋”,強化市縣聯動,共同構建差異化錯位發展產業格局,加快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促進產業集聚、轉型升級。其中:三元重點發展化學藥、中藥、診斷試劑產業;沙縣重點發展真菌發酵藥物、高端醫療器械產業;永安重點發展生物食品、生物化工;明溪重點發展抗腫瘤藥物、醫藥中間體和原料藥產業;尤溪重點發展食品及日化產品香精香料產業;大田、清流、寧化、將樂、泰寧、建寧等突出發展中藥材種植及相關提取產業。
——堅持綠色發展。依托三明生態資源稟賦,推廣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加強全過程可追溯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推動中藥材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流通、銷售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大力實施綠色改造、清潔生產,推動綠色生物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的示范應用,建立生態安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綠色發展體系。
——堅持開放發展。更好地融入國內大循環格局,深化京閩(明)、滬明、閩西南等對口合作,加強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張江藥谷、廈門生物醫藥港等國內生物醫藥產業重點集聚區以及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生物科技創新委員會的對接,深化信息共享、產業配套、基地建設等領域合作,促進在項目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基地、招商引資等方面盡快取得一批實實在在的成果。
——堅持共享發展。用好三明醫改“金字招牌”,推動改革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和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完善現有的公共衛生應急醫療物資保障體系,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打造“福九味”“明八味”藥材知名品牌為抓手,加快中藥材種植、中藥材加工、中醫藥文化融合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鏈支撐體系更加健全,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具備一定規模,生產管理規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行業數字化應用水平明顯提升,建成一批技術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全市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產值突破255億元、年均增幅保持10%左右,培育形成年銷售額超1億元的生物醫藥企業10家以上,新增國家二類以上醫療器械5個以上、國藥準字號3個以上,年銷售額億元以上產品2個以上。
三、重點任務
用好用足三明工業基礎、天然藥用植物資源,打造從中草藥到中成藥、從中間體到原料藥到制劑的全產業鏈,延伸醫療器械+大數據+大健康產業,加快構建生物醫藥“321”產業發展體系,即重點發展“3個特色產業”、打造“2個產業基地”、培育“1個大健康產業”。
(一)特色醫藥產業
1.特色中藥產業。依托我市豐富的林下資源,按照“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模式,推動建設一批特色道地藥材標準化及重點中成藥品種所需中藥材原料種植(養殖)基地。深化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林科院林化所等科研機構合作,提升中藥材及天然藥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離與純化技術,推動我市痛血康膠囊、獼猴桃顆粒、冠脈樂片、山楂精降脂片等全國獨家中成藥品種進行新工藝研發和二次開發,做大做強傳統名優中成藥品種,延伸以中藥材為主要原料的藥膳、保健食品、提取物等相關產業鏈。挖掘我市特色畬族醫藥,加強保護傳承與開發。支持匯天生物開發國醫大師名方1.1類中藥創新藥“玉蝴蝶祛斑膏”等中藥品種,爭取痛血康膠囊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對接引進華潤醫藥等知名藥企來明投資布局中成藥、中藥制劑、中藥配送中心、中醫藥文化展覽為一體的特色中醫藥產業園。
責任單位:市林業局、工信局、農業農村局、科技局、衛健委、醫保局、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特色原料藥制劑產業。加快生物醫藥產業和氟新材料融合發展,推動我市特色醫藥品種從醫藥中間體→原料藥→制劑(片劑)一體化發展,打造六氟異丙醇→七氟烷中間體及原料藥→七氟烷制劑的吸入式麻醉劑生產基地,推動地氟烷、七氟烷、異氟烷等原料藥及制劑的藥號審批落地形成產業化。加快氟新材料產業鏈拓展延伸,支持海西聯合藥業、高寶科技、明行健康、海斯福等企業生產七氟烷、氟苯、對氟苯甲酰氯、二氟吡啶等含氟醫藥中間體。打造紅豆杉種植→提取天然紫杉醇、10DAB→多西他賽、卡巴他賽等抗腫瘤原料藥→紫杉醇制劑等抗腫瘤藥品生產基地,加快推進明溪南方制藥抗腫瘤新藥系列產品生產項目(三期)項目建設,帶動紫杉園等抗腫瘤企業發展壯大,打造成全球紫杉烷類產品重要的供應商。打造蘄蛇養殖→取蘄蛇蛇毒→凍干層析→分離純化→蘄蛇酶注射液的腦梗塞藥品生產基地,加快適應癥等臨床研究。支持匯天生物來氟米特片按照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標準,推動來氟米特原料藥→來氟米特片成品藥一體化生產,提升產品質量與療效。積極主動融入滬明對口合作、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依托我市資源優勢對接合作一批特色原料藥產業項目,形成緊密的產業鏈分工協作關系。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科技局、發改委、商務局、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特色生物技術產業。聚焦分子生物學、細胞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發展以生物醫藥為重點的大健康產業,重點推進合成生物學、真菌發酵工程、生物資源綜合應用、新型診斷試劑等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加快熙翔制藥原料藥和高端中間體研發生產、沃蘭香料、歐勞福林香精香料等項目建設;推動萬科藥業維生素D3生產項目、天泰制藥天麻蜜環菌原料技改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鼓勵博峰生物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進行臨床試驗,并申報國家三類醫療器械文號,加快實現產業化。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科技局、發改委、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1.建強三明(明溪)原料藥綠色生產基地。深入貫徹國家四部委制定印發的《推動原料藥產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推動原料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有關精神,以我市與省藥監局簽訂的《共同建設三明(明溪)原料藥綠色生產基地合作備忘錄》為契機,加快打造福建省重要的原料藥綠色生產基地。建立三明原料藥綠色生產聯席會議制度,發揮市級“聯絡辦”、明溪縣“服務工作站”等作用,全力做好協調服務,重點培育壯大海斯福化工、海西聯合藥業、旻和藥業等醫藥中間體骨干企業,加快推動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產業化項目;爭取上海醫藥等國企同三明生物醫藥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促藥品研發,共建原料藥綠色生產基地;積極在治療糖尿病、抗感染、抗病毒、手術用麻醉劑等領域開拓市場。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場監管局、衛健委,明溪縣等相關縣(市、區)人民政府
2.打造中關村科技園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借鑒中關村全國30多個合作城市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和模式,依托中關村生物醫藥產業技術、人才、項目資源,招引一批填平補齊產業鏈的大項目好項目。用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華潤集團等國家機關、央企對口支援我市政策優勢,推動華潤集團來明布局中成藥、中藥制劑、中藥配送中心、中醫藥文化展覽為一體的特色中醫藥產業項目,力爭至2025年新引進企業15家以上。爭取上海張江高新區、紫竹高新區與我市開展產業合作,在上海建立三明中關村科技園離岸孵化器,并促成一批生物醫藥孵化項目在三明落地。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科技局、發改委、市場監管局、生態工貿區管委會,相關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大健康產業
立足大健康產業、中醫藥市場需求,加快發展中藥材提取、中藥飲片、保健品、特醫食品等中醫藥健康產品,加快推進明溪沃林大健康系列產品生產項目建設。推動“明八味”產業研究院與醫工總院三明分院開展“藥食同源”研究,研制系列藥膳包、功能性產品,強化宣傳營銷,促進三明藥膳與沙縣小吃產業融合發展。依托機科院海西分院和半固態技術研究所技術,開展醫工結合研發創新,開發智能家庭健康產品、慢性病監測管理、遠程健康管理等健康管理設備。借助滬明、廈明合作契機,重點在智能醫學、救援醫學、腦科學、醫療儀器等學科方向深化交流合作,加快推進三明“智慧醫院”建設。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科技局、發改委、市場監管局、衛健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
四、政策措施
(一)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
1.支持服務平臺建設。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組建醫藥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加快醫工總院三明分院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新認定為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的企業,積極爭取省級相關補助資金支持。支持園區和企業建設生物醫藥通用中試平臺、注冊審批檢驗平臺等生物醫藥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醫藥合同研發機構(CRO)、合同生產機構(CMO)、合同研發生產機構(CDMO)等產業應用基礎平臺。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工信局、發改委、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
2.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創新藥物及醫療器械產業化,對取得創新藥、改良型新藥、仿制藥、原料藥藥品注冊證書并首次在本市實現產業化的,在省級獎勵基礎上,按照類別每個品種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20萬元獎勵;對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取得注冊證書并首次在本市實現產業化的,在省級獎勵基礎上,每個品種分別給予20萬元、30萬元獎勵;單個企業每年最高獎勵金額不超過100萬元。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場監管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支持一致性評價。對省內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屬國內首家通過、前三個通過和通過(含視同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品種,積極爭取省級獎勵。對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醫保目錄內品種,在醫保支付方面予以支持,鼓勵醫療機構優先采購和使用。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場監管局、工信局、醫保局、衛健委、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1.推進數字賦能。推動生物醫藥企業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形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標桿企業和典型案例企業,推動南方制藥智能化綠色高端定制原料藥生產車間、熙翔制藥合同研發生產機構(CDMO)建設。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優化提供數據和決策支撐,以產業鏈圖譜、產業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助力產業決策和資源配置,為全市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全價值鏈服務。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支持企業轉型升級。鼓勵生物醫藥企業加強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運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對現有生產設施、工藝條件、生產環境等進行升級,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綠色技術應用、綠色產品開發、綠色工廠建設、綠色園區創建。實施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GMP改造,對符合條件的項目按程序列入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給予企業技改設備投資獎補、技改項目融資貼息等政策支持,由省級財政按項目設備(含技術、軟件等)投資額不超過5%的比例給予補助,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省級工業龍頭企業不超過1000萬元。應急醫療物資項目設備投資補助最高比例由5%提高到10%,單個項目最高1000萬元。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支持中醫藥產品保護與開發。支持我市特色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利用工作,加快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加強優質中藥材生產種植基地建設。大力推廣林下中藥材套種模式,并積極拓展產業鏈,形成集旅游觀光、中藥果蔬采摘為一體的現代新農村中藥材套種基地。重點開發“明八味”等藥食同源產品,打造若干道地藥材大宗品種種植基地,形成中藥材相關產品研發、生產、流通、銷售全產業鏈發展,對在三明市域內建設道地藥材50畝以上規范化全過程可追溯種植基地,產品符合國家或省級標準的,經評審合格給予每個種植基地25萬元獎勵,每個單位每年支持額度不超過50萬元。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開展特色藥用植物良種繁育、良法種植,對獲得國家級中藥材品牌認證、省級及以上認定的新品種、地方標準,給予高校或科研院所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支持符合條件的中藥生產企業進行中藥飲片(含配方顆粒)科研、生產及臨床使用,對利用本地中藥材資源,取得中藥配方顆粒生產試點并建成投產的,一次性獎勵50萬元。鼓勵企業制定道地中藥材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積極爭取省上獎勵。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科技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加強企業梯度培育。建立企業成長培育庫,對新增投產的規上生物醫藥企業和規下轉規上的生物醫藥企業,在兌現省上獎勵的基礎上,由市財政給予每家5萬元獎勵,縣級財政相應配套獎勵。實施“專精特新”工程,以“高精尖缺”為導向,堅持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路徑,對照國家和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標準,培育打造一批專注細分領域、專業化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專精特新“小巨人”生物醫藥企業。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統計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提升企業市場開拓能力
1.支持產品掛網銷售。我市藥品和醫療器械在不高于同類產品采購入圍價的情況下,依企業申請及醫療機構臨床需求,按規定納入我市藥械聯合限價采購目錄。支持地方特色、重點品種,按有關規定申報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
責任單位:市醫保局、衛健委、工信局、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支持醫藥企業對接。2024年底前,各縣(市、區)工信部門牽頭舉辦(含承辦)的各類線上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促銷活動,按當地財政補助資金的50%給予補助,每場活動最高補助100萬元。對參會生物醫藥企業多、效果明顯的“手拉手”供需對接活動,給予一定獎勵。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支持開展應用示范。支持生物醫藥企業申報《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重點新產品目錄》,對列入目錄的創新產品,可依法實行政府首購和訂購,加強宣傳推廣和采購使用。通過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試點工作,支持高端醫療裝備推廣應用。豐富醫療保障產品,發揮商業健康保險在健康保障領域的作用,構建多元化的保障體系,支持商業保險機構發展保障范圍涵蓋新技術、新藥品、新器械應用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衛健委、醫保局、財政局、三明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召集人的三明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市工信局、發改委、科技局、財政局、人社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商務局、衛健委、統計局、市場監管局、醫保局、三明銀保監分局、稅務局、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等市直有關部門單位為成員,統籌協調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工作。聯席會議下設綜合協調組、項目推進組、技術攻關組、審批服務組、市場應用組和要素保障組,落細落實本行動計劃明確的各項任務。
責任單位: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加強資金支持。研究設立政府財政資金參與的市級生物醫藥產業引導基金,持續加大對生物醫藥產業重大科技攻關、產業化、創新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等支持力度,加強全產業鏈服務,積極申報和爭取國家、省級各類資金支持和專項試點,激勵高校院所、醫療機構、企業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應急醫療物資產業科研攻關、產業化,用好用足各項支持政策。各有關單位要細化政策實施細則,確保政策兌現落地、發揮資金效用。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工信局、科技局、發改委、農業農村局、稅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加大招商力度。依托我市資源優勢,加大“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力度,謀劃對接一批優質招商項目落地。積極爭取省藥監局為我市開通二類醫療器械審評審批綠色通道,加快推動高質量醫療器械項目落地三明。建立項目“一對一”服務機制,加強要素保障,加快項目投產。對2022—2025年行動計劃重點跟蹤推進的21個項目,要堅持市縣聯動、專班推進,爭取前期項目盡快落地轉化、在建項目盡快竣工投產,并實行動態更新調整。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商務局、財政局、生態環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加大人才支撐。對我市引進的醫藥企業管理和專業人才,符合條件的可享受市縣相關人才扶持政策,同時按屬地原則享受人才優惠政策,鼓勵相關企業申報人才項目計劃。鼓勵本市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產業創新發展需求,精準實施人才培訓計劃,大力培養產業技術、市場營銷、園區運營等各類專業人才,打造結構合理的生物醫藥產業人才梯隊。支持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健康醫學院與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建立對口幫扶機制,為三明定向培養醫療人才。
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財政局、工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加強政策宣傳。加大惠企政策宣貫力度,充分運用好國家、省上和市級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扶持政策,學習先進地區經驗,不斷完善細化相關支持舉措。積極開展對規劃目標、政策措施和重大項目等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密切關注國內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動態,強化動態管理。建立年度分析評估機制,對本行動計劃實施效果進行評估。
責任單位:市直有關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本行動計劃執行期限為2022—2025年,具體解釋工作由市工信局負責。原有政策與本行動計劃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行動計劃為準。本文件涉及省級財政資金獎補范圍內的政策,由有關職能部門在省級財政資金中統籌安排;除明確規定由市級財政承擔外,其他獎補資金按照“誰受益誰承擔”原則,由受益地政府承擔,從年初預算安排專項資金中列支,按“從優、不重復”的原則兌現。

專業服務
專家團隊,全程指導!

省錢省時
明碼標價,超高性價比!

賠付保障
拿不到證,全額退款!

售后無憂
專屬顧問,全程跟蹤服務!
關注官方公眾號
400-110-9001周一至周五 09:00-17:00
Copyright © 2025 版權所有 冀ICP備1702151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