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促進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8月19日
促進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
為優化全市化工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規范和提升我市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載體能力建設,提高化工園區本質安全和綠色發展水平,助推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工信部等六部門《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和認定管理辦法(試行)》、應急部《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試行)》和《三明市“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等要求,結合我市化工產業和化工園區(集中區)(以下簡稱“化工園區”)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來明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聚化的發展要求,推動化工園區產業提質增效、資源科學配置、管理規范有序,努力打造特色鮮明、主業突出、鏈條清晰、國內一流的化工園區,為我市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培育壯大化工新材料產業。到2025年,全市化工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再上新臺階,綜合實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力爭全市化工園區產值實現400億元以上,入駐企業達200家以上,化工生產企業入園率80%以上,其中氟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200億元以上,構建特色鮮明、配套完備、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的國家級氟新材料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進一步增強園區整體實力。2022年底前,全市通過認定的9個化工園區全部達到化工園區安全風險評估分級C級以上,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化工園區盡早升為D級;2023年底前力爭全面完成化工園區第一輪擴園工作。
——顯著提高園區綠色發展水平。到2025年,力爭園區應急救援與公共服務信息管理平臺建成率達100%、園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100%、園區及園區內企業安全環保監控覆蓋率100%,實現廠房集約化、產業成鏈化、生產清潔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
三、重點任務
(一)園區方面
1.優化規劃布局。規范化工園區設立、標準化建設和認定,鼓勵存量化工企業向化工園區搬遷轉移。相關縣(市、區)進一步完善化工園區產業規劃,明確化工園區產業發展定位、方向和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鏈。依托龍頭企業發展上下游關聯度強、技術水平高、綠色安全可控的企業和項目,進一步補鏈延鏈強鏈,加快打造各具特色、差異化發展、相互配套的高水平園區。
2.加強風險管控。化工園區應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嚴格落實《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試行)》,以化工園區認定和風險評估分級問題整改為導向,統籌考慮產業發展、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公用設施、物流輸送、維修服務、應急救援、公用管廊、危廢處置等各方面需求,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消防設施配套、周邊村莊搬遷等存在問題整改進度,加快配套設施和公用工程建設,完善安全風險監測監控體系和環保監測監控體系,對照時間節點完成整改任務,確保安全風險等級按時達到C級以上。
3.加快綠色轉型。推進化工產業綠色發展,積極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建立健全行業監管、協同執法和應急救援的聯動機制,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實施網格化監管,提升本質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夯實園區發展基礎,促進園區安全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4.綜合利用資源。化工園區應制定適應區域特點、地方實際的《化工園區產業發展指引》,突出專業特色化工產業發展,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科技創新,促進化工企業技術升級改造,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推進資源就地轉化和產業上下游關聯耦合,實現資源和能源高效利用。
5.強化企業監管。對已落地的化工項目,由所在縣(市、區)政府依法定期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建立隱患閉環管理機制,對存在重大隱患但一時難以整改企業,依法先行停產整改;由市、縣兩級應急、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組織專家,對照原設計標準,建立生產工藝后評估機制,對照審批文件及要求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發現存在重大變更且不符合環保、應急等要求的,依法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督促限期改正,切實做到安全生產。
6.嚴格項目準入。建立園區化工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和項目準入審查制度,認真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嚴格落實福建省危化品“禁限控”目錄,根據園區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從規劃、投資強度、畝均稅收、技術、質量、安全、環保、能耗、用地等方面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大力引進和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附加值產品,提高入園項目的層次和水平。建立并落實建設項目市級聯合審批制度,嚴格準入許可,加快園區內非化工企業搬遷置換,防范盲目引進、無序擴規擴容。建立項目退出機制,督促未達到相關約定條件的入園化工企業加快整改,整改后仍無法滿足條件的,終止項目并退出園區。
(二)產業方面
1.抓方向強引領。強化《三明市“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三明市氟新材料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和各化工園區產業發展規劃的科學引領作用,高端定位、合理布局、加強協作,明確各園區特色產業。三元黃砂園重點發展氟硅新材料產業;吉口園重點發展氟新材料、醫藥中間體、電子專用材料制造和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明溪工業集中區重點發展氟精細化工及含氟醫藥產業;清流氟新材料產業園重點發展氟新材料及其上下游產品、精細化工產業(包括醫藥農藥及中間體),適度發展與產業鏈相關的基礎化學原料;將樂積善園重點發展水性漆、膠粘劑等精細化工產業;永安北部新城重點發展精細化工、醫藥、食品添加劑等產業;沙縣青州重點發展生物制藥(原料藥)、化工新材料、化學助劑、高純度化學品等精細化工產業;尤溪精細化工園重點發展香精香料、高端涂料、合成材料、專用化學品、日用化學品、醫藥中間體等化工產業,適度發展與產業鏈相關的基礎化學原料;寧化城南園重點發展有機硅、穩定同位素、涂料、油墨、新能源等精細化工產業。嚴格按照園區主導產業開展招商引資,避免爭搶資源,出現同質化競爭。
2.抓龍頭促發展。落深落細“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等政策扶持措施,重點培育三農新材料、海斯福化工、三化元福、東瑩化工、科宏生物等龍頭企業,加快培育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支持重點企業加快推進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推動上下游企業合作配套,加強招商引資,拓展延伸產業鏈條;加快引進省外核心競爭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化工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我市化工產業,進一步增強產業競爭力。
3.抓項目增后勁。深入實施重點項目“百日攻堅大會戰”行動,加快推進總投資45億元的13個現有企業增資擴產項目,力爭中欣氟材高寶科技氟精細化學品系列等9個技改項目2022年內建成投產或部分投產;強化招商引資和建設進度,力爭總投資80億元的中州新材料鋰離子電池導電劑和添加劑等20個備案項目2022年內開工建設,并立足園區產業定位,持續開展精準招商,著力在引進一批總投資超10億元、技術含量高、稅收高的化工項目上取得突破。
4.抓人才激動力。落實《三明市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推進“2+3+N”人才專項行動方案》《三明市進一步加快人才集聚若干措施》《三明市工業產業重點企業引才獎勵實施辦法》等相關政策,對引進的各類人才在安家、住房、就業、教育、醫療、生活等全方位提供服務保障。發布新材料重點企業名錄,對符合條件的重點化工企業給予企業引才獎勵。聯合化工行業龍頭企業、三明學院等高校及相關科研機構、地方職業院校等,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開展“二元制”化工專業聯合辦班(全日制大專班)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為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專業人才支撐。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召集人的全市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協調全市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市工信局、應急局、發改委、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商務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消防救援支隊等市直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其中市工信局牽頭開展化工園區(含擴園)認定工作,市應急局牽頭開展化工園區安全風險評估分級工作,消防救援支隊出臺《三明市重點化工園區企業特勤消防站裝備消防設施整體性方案》。市直各有關單位、各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開展化工園區整治提升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加快提升化工園區本質安全水平、解決化工園區系統性安全風險的重要手段,是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明確的制度性安排,要精心組織跟進,確保取得實效。
(二)健全獎勵機制。激發企業活力,推動用好用足各項支持政策,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資力度,擴大先進產能規模,對省重點技改項目在其建設期內和完工投產之后,按設備投資額不超過5%的比例分別給予補助,單家企業最高500萬元,其中省級龍頭企業最高1000萬元;加快培育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對新認定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資金100萬元、50萬元;對新認定的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50萬元。
(三)健全約束機制。每三年開展一次化工園區認定的自評和復核工作,重點審核化工園區安全、環保等基礎設施、相關規劃配套執行情況、是否與園區發展相匹配、是否存在失效設施等情況,復核通過的,提請省工信廳會同有關部門予以公布;未通過的,應在限期內完成整改,整改期間不得新建、改擴建化工項目(安全、環保、節能和智能化改造項目除外);逾期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提請省工信廳會同相關部門報省政府同意后,取消化工園區認定資格。
(四)健全考核機制。突出高質量發展導向,堅持共性與差異性相結合、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結合、平時與年終相結合,對化工園區認定和安全風險評估分級工作情況、建設發展情況、反饋問題整改等共性內容和產業優勢、短板弱項等差異內容進行考核評價。通過采取定期書面報送、現場查看及新聞媒體監督等形式開展常態化督導,定期通報年度工作任務實施進度,對工作進展順利、成效明顯的予以通報表揚,對重視不夠、行動遲緩、未按時完成任務的單位依法依規予以問責,全面協調推進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工作。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