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屬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系列部署,加快推進我區產業革新“145”計劃,深入實施“工業強區”發展戰略,扎實推動全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特提出以下意見。
一、錨定目標,實現工業經濟新跨越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省、市有關要求和區委提出的“145”產業發展革新計劃,樹牢“實干爭先、跨越發展”理念,緊扣工業經濟“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目標,堅持做強存量、做多增量“雙輪驅動”,實施工業企業“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工程,奮力推動全區海洋特色工業經濟邁上新臺階。
(二)主要目標。力爭到2026年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企業數量均實現“翻一番”,規上工業投資增速達到年均10%以上,畝均增加值增速達到年均5%左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上營業年均增速達到8%左右。
二、凝聚合力,助推平臺能級新提升
(三)打造工業經濟主打平臺。加快構建“一核三園多點”的產業平臺體系,全力以赴推動“一鎮街一抓手”機制落地見效,實施鎮(街道)、產業平臺目標責任制考核,設立“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獎”,對當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性投入均完成年度目標,且工業、信息化、科技考核總得分前3名,工業稅收增幅在10%以上(上年度為負的不予評選),其他各項任務完成較好的鎮(街道)、產業平臺授予“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獎”,獎勵為基數10萬元,并按工業入庫稅收實際增長率高出全區平均增長率情況計獎,即增長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增加獎勵5000元,獎勵最高不超過25萬元。推動實施新一輪制造業“騰籠換鳥 鳳凰涅槃”攻堅行動,鼓勵鎮(街道)、產業平臺開展低效企業和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工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先進制造業項目招引力度,酌情給予補助。
三、招大扶強,塑造產業集群新優勢
(四)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對申報年度直接投資額在150萬元以上且符合定海產業革新“145”導向的技改投資項目,按設備(軟件)投資額5%左右的比例給予獎勵,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100萬元,智能化技改項目予以重點支持,高質量項目優先推薦申報市級以上獎勵。鼓勵區域產業鏈協同發展,加快企業高端裝備購置、促進上下游產業合作,引導現有規上工業企業加大再投資力度,對新增產業用地或技術改造投資億元以上的制造業項目給予扶持。
(五)支持龍頭企業做大規模。發揮龍頭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龍頭企業集聚。加快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質量效益好、帶動作用明顯的龍頭企業。積極鼓勵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分級定向支持年銷售收入新突破10億和50億的制造業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5萬元、10萬元獎勵。鼓勵本地企業引進上市公司、央企和世界五百強企業進行技術提升或者產業重組,在發生股權收購或重組過程中,按照重組(收購)方以及被重組(收購)方新增的區級地方綜合貢獻度給予一次性獎勵。
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提升或重組合作,在發生股權收購或重組過程中,按照重組(收購)方以及被重組(收購)方新增的區級地方綜合貢獻度給予一次性獎勵。
四、梯度培育,實現企業發展新突破
(六)引導小微企業上規升級。著力推動市場主體擴容,優先將創新型、科技型、成長型、專精特新小微企業作為重點上規培育對象,進行重點幫扶和靶向培育。對“首升規”工業企業,第一年給予5萬元專項資金獎勵,第二年第三年未退規的,在第三年再給予10萬元穩規激勵,原則上同一家企業只能享受一次。加快新建項目投產入規,規上企業“防退規”,“小升規”企業在升規后3年內,對綜合評價為C、D類的企業暫緩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政策,對于下規企業3年內給予工業企業綜合評價降一檔。
(七)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中小企業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型發展,培育一批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引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為國內市場領先的“小巨人”企業,引導“小巨人”企業成長為國際市場領先的單項冠軍企業。對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5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對市級“三名”企業按市定額度給予獎勵。
(八)推動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支持企業穩步實施“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三大改造,對獲評省級“未來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10萬元的獎勵。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對獲評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10萬元的獎勵。對獲評省級清潔生產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3萬元的獎勵。
(九)開展企業提升發展行動。統籌實施全區規上工業企業提升發展“1235”工程,鼓勵引導企業對標先進,補齊短板、鍛造長板,通過三年提升發展,推動規上工業企業“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品牌化”發展,力爭實現新突破、塑造新優勢。對獲評“潔美工廠”“品質工廠”“示范工廠”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3萬元、5萬元、8萬元獎勵。
(十)鼓勵企業增強創新能力。完善企業技術創新中心體系,對獲評國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分別給予一次性10萬元、5萬元的獎勵。對獲評浙江制造精品等創新項目的分別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勵,對獲評國內、省內裝備制造業重點領域首臺(套)產品和認定為國內、省內首版次軟件的分別給予一次性20萬元、10萬元的獎勵。
五、數智賦能,激發工業經濟新活力
(十一)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大力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洋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每年安排不高于50萬元的資金,對運營模式新、產業鏈帶動性強、市場前景好的數字技術應用示范項目給予獎勵。加大數字經濟核心企業培育,企業上規享受工業企業上規同等獎勵,第一年給予5萬元專項資金獎勵,第二年第三年未退規的,在第三年再給予10萬元穩規激勵。加快發展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對首次被納入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目錄的規上企業給予一次性5萬元獎勵。
(十二)加快工業數字化改造。對實施關鍵環節數字化改造的工業企業,按其項目投資額(僅指軟件、網絡、安全及終端硬件等)給予單個項目不超過30%且最高20萬元的獎勵。對列入DCMM貫標試點企業、大數據應用示范等省級及以上數字經濟領域試點示范的企業給予一次性最高10萬元獎勵,對獲得企業數據管理國家標準貫標等認定的企業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勵。
(十三)支持產業大腦及平臺建設。加快建設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系統,鼓勵支持分行業產業大腦、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平臺、數字經濟場景應用等建設,對入選省級及以上分行業產業大腦、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數字經濟場景應用等創建認定名單的企業給予一次性最高20萬元獎勵。
六、強化保障,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十四)完善工作統籌協調機制。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建立落實工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協商涉及全區工業發展重大事項。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將作為各部門、各區塊考核重要內容,發改、經信、財政、資源規劃、市場監管、金融等部門要協同指導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各鎮(街道)、產業平臺要研究落實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為企業發展壯大創造良好環境。
(十五)加強生產要素保障供給。全力支持“鏈主”企業、重點骨干等企業優質項目列入省、市重大產業單列項目,加大土地、能耗、環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力度。鼓勵金融機構為企業量身定制融資方案,在優惠貸款和中長期信貸投放等方面給予支持。創新投融資機制,引導政府產業基金向先進制造業傾斜。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前提下,提取土地出讓收入收益的0.5%以上作為“騰籠換鳥”專項經費,用于企業整治提升、盤活工業用地、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產業園配套設施等。
(十六)優化助企紓困服務舉措。深入開展服務企業活動,建立區、部門、鎮(街道)和產業平臺領導多級聯系服務企業機制,結合“三服務”“暖企工程”及“萬千干部助萬企”等活動,加大走訪企業頻次和范圍,做到規上工業企業聯系全覆蓋。全面實行綜合政策扶持,推動各級政策快享直達。深化降本減負工作,進一步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用能、運輸等成本。加快產業轉型提升,健全企業服務體系,大力實施素質提升計劃,每年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支持開展全區重大產業謀劃、服務企業重大活動、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數字系統建設、企業關心關愛、企業經營人員技能比武和經信科技系統業務素質培訓。
七、附則
(十七)《本意見》適用于注冊在定海(區本級)的工業和信息化企業。申請獎勵的企業當年綜合評價需在C檔及以上,社會信用記錄評定在中等及以上,當年發生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較大事故、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和被稅務部門稽查處罰情節較重的企業不予享受。整合現有各類各級工業資金,區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其他區委、區政府要求的重點工作。《本意見》規定的項目補助、獎勵金額均為區級獎勵資金,技術改造類獎勵資金,實行各級政策就高不重復,數字化改造類項目建設期內的投資額可跨年度合并申報。
《本意見》自2023年9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2023年1月1日至《本意見》實施之日期間的政策,參照《本意見》執行。已出臺區級相關政策與《本意見》不一致的,以《本意見》為準。
舟山市定海區人民政府
2023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