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臨沂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我市“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政策吹風會第四場,介紹《臨沂市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若干措施》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關心的問題。
發布人
王林艷臨沂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 珂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沈 玲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林艷(臨沂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壯大以工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對臨沂來講,新型工業化是現代化強市建設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工業發展,聚力實施“先進工業強市”戰略,強化“萬億工業”目標引領,有力匯聚了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會同有關單位,在充分聽取企業、行業協會意見基礎上,研究制定《臨沂市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若干措施》,推出一批硬招、實招、好招,努力用政府“陽光雨露”滋養企業“茁壯成長”。
《若干措施》起草總體把握四點原則:
一是突出訴求解決。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要求以企業需求期盼為導向, 注重將企業需求轉化為政策內容。在政策起草過程中,我們開展大量的企業座談、走訪調研,對企業的訴求逐一進行分析,像企業反映財政獎勵資金到位時間長等問題,有針對性通過政策出臺進行解決。
二是加大資金支持。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大幅壓縮行政支出情況下,為支持企業發展,市級財政加大對工業投入,拿出更多真金白銀支持和保障企業發展。資金將重點支持企業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
三是創新政策措施。符合條件的省級以上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實行無抵押擔保;設立事業單位招聘“企業人才”專項和國有企業人才引進“民企專項”等為創新性政策。
四是降低企業成本。對企業技改項目設備購置費用,按照不超過貼息貸款或設備10%的比例給予獎補,單個企業最高100萬元;當年度新增省級認定的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產品,按照年度產品銷售額的5%給予獎補等政策將有效助力企業降低生產成本。
《若干措施》共9個方面,總計26條。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營造尊重企業家良好氛圍。優選一批優秀企業家進行獎勵,在城區主要位置和交通樞紐設立優秀企業展示專區、專欄,對優秀企業家和企業進行宣傳報道。
二是構建企業“階梯式”培育體系。每年對工業貢獻度前五名縣區給予100萬元資金支持。新認定的國家級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最高獎勵50萬元和20萬元。
三是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對獲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的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定期舉辦“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和新產品推介發布會。
四是推動企業數轉智改發展。每年推動400家規上企業實施設備更新改造。每年認定20個數字化轉型標桿,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持續開展“工賦臨沂”行動,免費為企業開展數字化診斷和培訓。
五是助力企業綠色化集群化發展。對列入國家級綠色制造名單的企業(園區),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對新獲評省級以上先進制造業集群內的企業,統籌資金予以適當支持。
六是加強企業人才引育留用。對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瞪羚等優質企業負責人開展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培訓;對“人才飛地”全職引進的博士、碩士等人才享受我市引進人才同等政策。
七是優化企業發展環境。落實領導干部聯系幫包企業和選派助企服務員制度,所有規上企業都有1名領導干部聯系幫包。健全企業訴求“直通車”機制,推動逐級限時辦結。
八是優化企業要素供給。推廣實施新型產業用地,對于畝均效益高的項目,優先保障用地需求。推動融資精準服務,提升企業融資獲得能力。全面落實能耗雙控政策,科學精準認定“雙高”項目。
九是支持企業市場開拓。組織開展臨沂精品推介、品牌故事展播等系列活動。定期舉辦大中小企業產銷對接活動,對企業參加省、市重點展會的展位費、展位搭建費和展品運輸費給予資金支持。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政策兌現。市工信局將按照手續簡化、流程優化、效率提升的要求,會同相關部門逐條研究細化配套舉措和操作細則,讓政策及時惠及廣大企業。
二是加大宣傳解讀。本次發布會后,市工信局將通過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方式進行政策宣傳解讀,提高政策知曉度,幫助企業用好用足政策。
三是強化服務保障。我們設立政策咨詢服務熱線0539-8726915、17568291008.廣大企業家朋友對政策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進行咨詢。市工信局也將不斷轉變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為企業提供更加精準化、細致化的服務,共同推動政策措施取得最好成效。
答記者問
1
王 珂(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今年以來,國家對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作出決策部署,其中工業領域的設備更新工作是重要組成部分。為貫徹落實好國家、省市決策部署,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工作,我們在《臨沂市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若干措施》中,對企業技術改造支持政策進行了修訂,明確了企業設備更新改造的重點方向。
政策新變化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支持方向進一步明確。新政策聚焦冶金、機械、化工等重點產業,明確支持企業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更新換代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智能制造設備,不斷提升生產制造設備技術水平。二是對原有政策進行整合。對原有政策中關于對市級重大技術改造標桿項目和重點技術改造項目貸款分別給予獎勵和補助的兩項規定進行整合,具體方式是:對技術改造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智能化生產設備、先進研發、檢測設備購置費用,按照不超過貼息貸款或設備10%的比例按規定給予獎補,單個企業最高100萬元,同時獲評市級重大技術改造標桿項目的,不再直接獎勵,按照技改設備購置費給予獎補,獎補上限相應提高。我們將盡快制定實施細則,如有問題請與市工信局規劃與技術改造科聯系,電話0539-8726910.
2
沈 玲(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近年來,我局深入實施“千項技改、千企轉型”“工賦臨沂·益企行動”等專項行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為賦能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分類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水平整體提升。省兩化融合評測中心報告顯示,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率由2020年82.3%提升至2023年90.4%;生產設備數字化率由44.3%提升至58.3%;實現智能化生產的企業比例由7.2%提升至9.5%,均居全省前列;累計獲批省級“晨星工廠”105家、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31家,累計完成兩化融合貫標企業268家、居全省第4位。
下一步,我局將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一步加大數實融合力度,為產業轉型發展夯實基礎。一是堅持“雙覆蓋”。采取市縣聯動、線上線下結合模式,組織開展15場“工賦臨沂”智改數轉深度行活動,普及培訓覆蓋570家未轉型企業,提升培訓覆蓋1700家處于轉型關鍵期企業,助力企業邁好數字化轉型“第一步”“關鍵步”。二是實施“雙走進”。組織1萬人次數字專員走進企業一線,對企業實施梯次智改數轉評估,針對企業痛點堵點,精準定制智改數轉方案。分行業組織企業走進中小企業數字化促進中心、臨工智科等服務商,促進供需對接,將“需求清單”轉化為“實效清單”。三是打造“雙一百”。編制木業、鋼鐵等行業智改數轉指南,征集發布“小快輕準”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廣“先試用再購買”嘗鮮模式,打造100家智改數轉標桿企業、100個典型場景,形成示范帶動作用,力爭年底培育200家“晨星工廠”、智能工廠(數字車間),帶動1000家企業梯次轉型。四是聚力“雙提升”。加快雙千兆建設,建成5G基站3500個,累計投入運營超22000個,實現鄉鎮以上區域5G全覆蓋、千兆覆蓋率達到98%以上。實施數字產業化躍升行動,推進沂新光電精密電子玻璃、百特CMP研磨液等一批重點項目投產達產;推動龍頭企業二三產剝離,努力壯大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打造數字經濟園區。
3
王 珂(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專精特新”企業是廣大中小企業的優秀代表和中堅力量,今年以來,我們將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作為助力新型工業化重要抓手,持續實施“專精特新”培育工程,打造了一批在細分領域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2024年,全市新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50家,認定數量居全省第3位。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落實《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若干措施》,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緊盯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培育一批補齊補強產業鏈條創新型中小企業。組織開展 “創業沂蒙·共贏未來”創新創業大賽,圍繞高端裝備、新材料、集成電路,遴選一批創業項目和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
二是實施“專精特新”科技攻關。強化創新要素源頭供給,定期組織企業提報技術創新、研發攻關等需求清單,發布適于產業化創新成果“清單”,推動有效對接。
三是加強“專精特新”人才支撐。根據企業需求發布人才需求目錄,對具有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按照“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優質項目”模式幫助引進人才。
四是推動“專精特新”智改數轉。大力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生產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通過標桿引領、樣本引路、平臺賦能等方式推動“專精特新”數字化轉型。
五是提升“專精特新”融資能力。與金融機構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常態化開展“銀專對接”活動。探索將“專精特新”企業人力研發投入、知識產權等綜合納入授信額度評審范圍,創建更多的“專精特新貸”等特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