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業是極具市場活力和創新潛能的經營主體,也是區域產業發展的最大增量和強勁勢能。近年來,金華市婺城區高度重視和科學謀劃科技型企業雁陣梯隊發展和企業研發平臺體系建設,聚焦“梯次培育拓增量、協同管理穩存量、建圈強鏈提質量”發力,助力婺城企業向“高”攀升、向“新”突破、向“強”進軍。
在梯次培育上發力 夯實科技助企“硬支撐”
深入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持續優化“增值化”科技服務體系,做細做實主體梯次孵育鏈,助推全區科技企業量質并進。 分層分類建庫培育。常態化、長效化開展實地摸排走訪工作,深入挖掘轄區科技企業申報源頭,分層分類建立創新主體申報庫、預備庫和培育庫,通過主題培訓、現場指導、專群溝通等方式逐家輔導提升,做到符合條件即申報。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例,保持申報庫30家以上、預備庫40家以上、總培育庫60家以上。 用足用好科技政策。出臺《關于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提升科技創新能級的若干意見》等政策,以政策牽引在庫企業加快創新產出。如明確新認定和通過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市區共分別獎勵50萬元、25萬元。通過組織政策宣講會、申報培訓會以及線上推送政策摘編等方式,將科技惠企政策宣貫到位。
做深做精指導服務。聚焦主體資質申報、科創載體建設、高投項目提速等工作,建立“一企一檔”,開展常態化跟蹤服務;針對研發費用歸集、行業技術需求等問題短板,邀請省專家團開展集中授課、在線問答和逐家研判等,為企業提供“專業化”“定制化”“鏈條化”服務。
在管理機制上發力 下好工作統籌“一盤棋”
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婺城區已建立部門協同、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和規范清晰的管理制度,為科技企業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 橫向協同抓落實。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動機制,合力制作涉企事項辦理指南和流程圖,協同區發改、經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應急管理等部門,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的難點堵點,共同推進主體培育工作,在全區形成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 縱向聯動抓監管。貫徹省市專項自查工作,常態化開展科技企業專項自查行動,通過查閱資料、現場察看、聽取匯報等形式做到真查真改真落實,督促企業及時反饋整改說明表,把實地檢查的“問題清單”轉化為主體發展的“成效清單”。
前端用好網格員。借助鄉鎮經濟網格員力量織密數據網絡,將主體培育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街道),共同做好摸排調研、惠企服務和政策指導,聚力推進優質企業培大扶強。年均開展科技助企服務500余次,持續釋放政務服務乘數效應。
在建圈強鏈上發力 賦能產業創新深融合
婺城區鼓勵和支持企業開放協同創新,通過加強創新資源一體化配置、產學研一體化聯動、特色產業全鏈式發展,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主抓特色產業聚鏈成群。支持萬里揚等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技術創新中心,以開放共享科研設備、共建聯合研發中心和申報科技計劃項目等形式促成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牽頭開展輕量化新材料產業鏈精準培育,計劃構建“一核引領、兩翼協同、多點支撐”的產業生態圈,賦能重點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 狠抓研發平臺擴面提質。深入實施研發機構覆蓋提升行動,鼓勵企業積極整合研發場地、配備專職研發人員和研發專用設備,沿著“研發中心、企業研究院、重點企業研究院”的研發平臺體系進階躍升、釋放研發潛能。截至2023年底,婺城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設置率達73%,位列全市第一。 深抓產學研合作提速進階。區內校企合作的今創智能制造研究院、浙江大學-氫途科技婺城氫能與燃料電池聯合研發中心、萬里揚中央研究院等為解決主導產業共性難題發揮作用,切實把創新潛能轉化為企業競爭優勢。同時,通過深化“揭榜掛帥”機制、用好“百博入企”政策、舉辦“科技沙龍”等對接活動,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深化產學研合作,靶向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