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科研院所引進的重大創新團隊和創新人才納入支持范圍,提高企業研發投入增量補貼金額,提高獲得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的獎補標準……9月11日市政府舉行的《關于加快建設長三角北部重要產業科技創新高地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新聞發布會,透露了我市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的若干舉措。
“若干政策”旨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等決策部署,全力加快淮安長三角北部重要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步伐。
“若干政策”主要包括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引育、強化高能級平臺搭建、強化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強化創新全鏈條暢通、強化高層次人才集聚、強化全周期服務保障、強化全社會氛圍營造7個部分共18條。
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若干政策”提高了企業研發投入增量補貼金額,從50萬元提高至80萬元;將高企首次認定的獎勵標準從40萬元提高到50萬元;首次入選省瞪羚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分別最高獎勵50萬元、100萬元、200萬元。
進一步加強平臺載體建設。“若干政策”提高了獲得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的獎補標準,將獲得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的獎補標準從200萬元、100萬元,分別提高到500萬元、200萬元;明確了對全球研發中心、區域研發總部給予獎補等內容。
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結合國家、省科技計劃項目體系改革要求,“若干政策”對市級科技計劃項目體系、支持重點、組織方式等進行的調整,突出了對應用基礎研究、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項目的支持。
進一步推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若干政策”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團隊)直接給予科研經費支持,人才政策更加明朗,操作更加簡便。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通過對獲得省級以上科學技術獎的項目予以配套獎勵,來調動科研人員參與高水平科學研究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