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排行

2019
06/25
09:26
果果小編
評論
1、策劃保持的記錄誤區
有些企業誤認為記錄越多越好,這樣就越能體現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證據,但卻不知做記錄本身是不增值的勞動,從精益生產的角度講,記錄越少越好。企業在策劃記錄時,應是在確保過程運行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盡量簡單且越少越好。那么企業策劃記錄應考慮哪些方面呢?
(1)標準要求,注意,并非所有的過程運行都應有記錄。
(2)追溯要求,如為應對產品質量風險而建立的追溯性要求。
2、審核帶來的誤區
審核員到企業進行審核,要抽取相關過程運行的樣本,但企業的大部分證據是一些運行過程的記錄。這些在A4紙上的記錄,成了質量管理運行好壞的客觀證據,這使很多企業認為,只要記錄做好了,質量管理過程就受控制了?這是很大誤區,假設一個成品檢驗過程的兩情況,一是按要求100%按要求檢驗,但沒有做記錄;二是沒有檢驗,但把記錄做好了。其實,這兩情況中真正受控的是第一種,但由于審核員審核時未見到檢驗記錄,所以被認為是沒有檢驗,而第二種情況由于有記錄,所以被認為是過程受控了。因此,這種誤導使企業寧可不檢驗,也要把記錄做好,才能ISO9001的要求的管理水平。
3、有效性和效率的誤區
一些多年實施ISO9001的企業,最高管理者對其并不重視,原因是標準的實施并沒有給企業帶來好處,反而給企業增加了負擔。其根本原因就是只注重有效性,沒有關注效率。其實,過程有效性和效率都是同等的重要,如果一個企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換回來的只是一點點有效性,那最終的結果是得不嘗失,反而整體績效下降。好的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一定是找到有效性和效率的最佳的結合點,最終提高企業的整體績效。
4、經營計劃誤區
經營計劃(又稱業務計劃,盡管新標準沒有提及)是標準用語,在企業實際工作中可以使用相關名詞,如:XX年工作計劃、XX年生產大綱,XX年上半年工作綱領或XXXX戰略規劃等。經營計劃是一個企業按規定的時間間隔定期發布的工作計劃,其內容包括經營目標和質量目標兩個方面。經營目標可能包括企業的發展前景、產值、利潤、利稅、節能降耗等。質量目標可能包括過程指標等,如:交付產品的合格率、產品一次檢驗合格率、顧客滿意度、不合格品率、損失成本等。很多企業并不領會經營計劃的內涵,因此為獲取ISO9001證書只能不懂裝懂,只是每年將上年的經營計劃修改個年號就而已。
5、管理評審誤區
管理評審是標準用語,在企業實際工作中可以使用其他相關名詞,如XX年度工作總結、XX年終評比等。管理評審類似于企業的年終總結會,其基本流程是,開會通知(管理評審計劃)→各部門領導寫述職報告(管理評審輸入)→會議紀要(管理評審報告)。當然,很多時候企業在平常的管理活動中也會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進行評審(會議),這也是管理評審。
發表評論 0條
發表
相關推薦